css flex弹性布局详解

  flex( flexible box:弹性布局盒模型),是2009年w3c提出的一种可以简洁、快速弹性布局的属性。

主要思想是给予容器控制内部元素高度和宽度的能力。目前已得到以下浏览器支持:

  其中在webkit内核的浏览器中使用时,必须加上-webkit-前缀

采用Flex布局的元素,称为Flex容器(flex container),简称”容器”。

它的所有子元素自动成为容器成员,称为Flex项目(flex item),简称”项目”。

下图为flex的相关概念的示意图

 

  使用flex布局的容器(flex container),它内部的元素自动成为flex项目(flex item)。

容器拥有两根隐形的轴,水平的主轴(main axis),和竖直的交叉轴。

主轴开始的位置,即主轴与右边框的交点,称为main start;主轴结束的位置称为main end;

交叉轴开始的位置称为cross start;交叉轴结束的位置称为cross end。

item按主轴或交叉轴排列,item在主轴方向上占据的宽度称为main size,在交叉轴方向上占据的宽度称为cross size。

此外,需注意使用flex容器内元素,即flex item的float,clear、vertical-align属性将失效。

 

二、容器的属性

  以下6个属性设置在容器上。

  • flex-direction
  • flex-wrap
  • flex-flow
  • justify-content
  • align-items
  • align-content

2.1 flex-direction属性

  flex-direction属性决定主轴的方向(即项目的排列方向)。

  

  flex-direction: row | row-reverse | column | column-reverse;

 

 

  • row(默认值):主轴为水平方向,起点在左端。
  • row-reverse:主轴为水平方向,起点在右端。
  • column:主轴为垂直方向,起点在上沿。
  • column-reverse:主轴为垂直方向,起点在下沿。

 

2.2 flex-wrap属性

  默认情况下,项目都排在一条线(又称”轴线”)上。flex-wrap属性定义,如果一条轴线排不下,如何换行。

 

  flex-wrap: nowrap | wrap | wrap-reverse ; 

 

  • nowrap(默认值):不换行。
  • wrap:换行,第一行在上方。
  • wrap-reverse:换行,第一行在下方。

(1)nowrap(默认):不换行。

(2)wrap:换行,第一行在上方。

(3)wrap-reverse:换行,第一行在下方。

2.3 flex-flow

  flex-flow属性是flex-direction属性和flex-wrap属性的简写形式,默认值为row nowrap。

  flex-flow: <flex-direction> || <flex-wrap>;

2.4 justify-content属性

  justify-content属性定义了项目在主轴上的对齐方式。

它可能取5个值,具体对齐方式与轴的方向有关。下面假设主轴为从左到右。

 

    justify-content: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space-between | space-around;

 

  • flex-start(默认值):左对齐
  • flex-end:右对齐
  • center: 居中
  • space-between:两端对齐,项目之间的间隔都相等。
  • space-around:每个项目两侧的间隔相等。所以,项目之间的间隔比项目与边框的间隔大一倍。

 

2.5 align-items属性

  align-items属性定义项目在交叉轴上如何对齐。

它可能取5个值。具体的对齐方式与交叉轴的方向有关,下面假设交叉轴从上到下。

 

   align-items: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baseline | stretch;

 

  • flex-start:交叉轴的起点对齐。
  • flex-end:交叉轴的终点对齐。
  • center:交叉轴的中点对齐。
  • baseline: 项目的第一行文字的基线对齐。
  • stretch(默认值):如果项目未设置高度或设为auto,将占满整个容器的高度。

 

2.6 align-content属性

  align-content属性定义了多根轴线的对齐方式。如果项目只有一根轴线,该属性不起作用。

 

  align-content: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space-between | space-around | stretch;

 

  • flex-start:与交叉轴的起点对齐。
  • flex-end:与交叉轴的终点对齐。
  • center:与交叉轴的中点对齐。
  • space-between:与交叉轴两端对齐,轴线之间的间隔平均分布。
  • space-around:每根轴线两侧的间隔都相等。所以,轴线之间的间隔比轴线与边框的间隔大一倍。
  • stretch(默认值):轴线占满整个交叉轴。

 

三、项目的属性

  以下6个属性设置在项目上。

  • order
  • flex-grow
  • flex-shrink
  • flex-basis
  • flex
  • align-self

3.1 order属性

  order属性定义项目的排列顺序。数值越小,排列越靠前,默认为0。

  order: <integer>;

3.2 flex-grow属性

  flex-grow属性定义项目的放大比例,默认为0,即如果存在剩余空间,也不放大。

如果所有项目的flex-grow属性都为1,则它们将等分剩余空间(如果有的话)。

如果一个项目的flex-grow属性为2,其他项目都为1,则前者占据的剩余空间将比其他项多一倍。

  flex-grow: <number>; /* default 0 */

 

3.3 flex-shrink属性

  flex-shrink属性定义了项目的缩小比例,默认为1,即如果空间不足,该项目将缩小。

如果所有项目的flex-shrink属性都为1,当空间不足时,都将等比例缩小。

如果一个项目的flex-shrink属性为0,其他项目都为1,则空间不足时,前者不缩小。

负值对该属性无效。

flex-shrink: <number>; /* default 1 */

 

3.4 flex-basis属性

  flex-basis属性定义了在分配多余空间之前,项目占据的主轴空间(main size)。

浏览器根据这个属性,计算主轴是否有多余空间。它的默认值为auto,即项目的本来大小。

它可以设为跟width或height属性一样的值(比如350px),则项目将占据固定空间。

  flex-basis: <length> | auto; /* default auto */

 

3.5 flex属性

  flex属性是flex-grow, flex-shrink 和 flex-basis的简写,默认值为0 1 auto。后两个属性可选。

该属性有两个快捷值:auto (1 1 auto) 和 none (0 0 auto)。

建议优先使用这个属性,而不是单独写三个分离的属性,因为浏览器会推算相关值。

  flex: none | [ <'flex-grow'> <'flex-shrink'> || <'flex-basis'> ]

 

3.6 align-self属性

  align-self属性允许单个项目有与其他项目不一样的对齐方式,可覆盖align-items属性。

默认值为auto,表示继承父元素的align-items属性,如果没有父元素,则等同于stretch。


   align-self: auto |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baseline | stretch;

  • flex-start:交叉轴的起点对齐。
  • flex-end:交叉轴的终点对齐。
  • center:交叉轴的中点对齐。
  • baseline: 项目的第一行文字的基线对齐。
  • stretch(默认值):如果项目未设置高度或设为auto,将占满整个容器的高度。

文章来源:https://www.cnblogs.com/xiaobaiv/p/9020335.html

vue sortable 火狐拖拽搜索问题

使用vue 列表的拖动排序功能,谷歌拖拽没问题,但是在火狐测试时候,拖拽时候能成功,但是在火狐中却会打开了一个新的tab并搜索。

使用vue 列表的拖动排序功能,谷歌拖拽没问题,但是在火狐测试时候,拖拽时候能成功,但是在火狐中却会打开了一个新的tab并搜索。搜索后发现了好的解决办法。参考传送
添加以下代码就可以了:

<script>
document.body.ondrop = function (e) {
e.preventDefault();
e.stopPropagation();
}
</script>

块元素知其所以然

padding和border影响宽度或者高度时,本文章基本可解决问题

box-sizing:content-box | border-box

默认值content-box

适用于:所有接受widthheight的元素

继承性:无

取值:

content-box:
padding和border不被包含在定义的width和height之内。对象的实际宽度等于设置的width值和border、padding之和,即 ( Element width = width + border + padding )
此属性表现为标准模式下的盒模型。
border-box:
padding和border被包含在定义的width和height之内。对象的实际宽度就等于设置的width值,即使定义有border和padding也不会改变对象的实际宽度,即 ( Element width = width )
此属性表现为怪异模式下的盒模型。

示例:

  • content-box:

    .test1{ box-sizing:content-box; width:200px; padding:10px; border:15px solid #eee; }content-box

  • border-box:

    .test2{ box-sizing:border-box; width:200px; padding:10px; border:15px solid #eee; }border-box

js压缩后不执行

js 压缩后不执行

为了让网页速度更快一点,用户体验更佳一点,让用户电脑中网页文件的缓存量小一点,决定对js文件进行压缩处理。。。
问题来了:
压缩前可以正常运行的js代码,压缩后无法执行了,以为是网上js压缩功能有问题,自己用压缩类测试了下,还是有问题。。。

认真研究了代码,将所有代码规范化,再压缩后,发现没有问题了,,,,
@.@ 原来是js行尾没有加分号导致的
默认情况下,js换行可以作为一行代码的结束的,压缩后应该是把换行符去掉了,这个时候,没有分号js脚本解析就无法确定哪里是一行完整代码的结尾了,所以无法执行。

总结,写任何代码,都别偷懒,规规矩矩的按照规则来,代码的质量才会有保障。

html5 语音输入功能

html5语音搜索

使用bootstrap输入框事,在本上看到输入框的后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麦克图标,我的台式机上是没有的,感觉很怪异,于是详细查看input标签的属性,发现一个陌生的属性x-webkit-speech,
删除该属性,麦克图标随机消失,感觉好神奇……
网上查了下该属性的信息,原来是html5中特有的属性,支持输入框可用语音输入,不禁感叹,又后退了,赶紧学习……
下面是用法:

1:判断是否支持语音输入功能
if(document.createElement("input").webkitSpeech === undefined) {
    alert("Speech input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

2:使用方法
<input type="text" /> 

3:设置语种
<input lang="zh-CN" type="text" />

4:响应事件
<input type="text" />
function foo(){
  alert('changed');
}

暂时还没时间测试,先记录下,后面再细用^_^!

js数组操作基础

记录js数组相关的一些基础

一直在使用js相关的东西,但很少作总结,今天遇到操作js数组的一些问题,对js的数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创建数组
var array = new Array();
var array = new Array(size);//指定数组的长度
var array = new Array(item1,item2……itemN);//创建数组并赋值

2、取值、赋值
var item = array[index];//获取指定元素的值
array[index] = value;//为指定元素赋值

3、添加新元素
array.push(item1,item2……itemN);//将一个或多个元素加入数组,返回新数组的长度
array.unshift(item1,item2……itemN);//将一个或多个元素加入到数组的开始位置,原有元素位置自动后移,返回  新数组的长度
array.splice(start,delCount,item1,item2……itemN);//从start的位置开始向后删除delCount个元素,然后从start的位置开始插入一个或多个新元素

4、删除元素
array.pop();//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该元素
array.shift();//删除第一个元素,数组元素位置自动前移,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array.splice(start,delCount);//从start的位置开始向后删除delCount个元素

5、数组的合并、截取
array.slice(start,end);//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数组的一部分,注意不包括 end 对应的元素,如果省略 end 将复制 start 之后的所有元素
array.concat(array1,array2);//将多个数组拼接成一个数组

6、数组的排序
array.
reverse();//数组反转
array.
sort();//数组排序,返回数组地址

7、数组转字符串

array.join(separator);//将数组原因用separator连接起来

列了这么都就是没有发现删除数组元素的方法!于是查了一些资料找到了解决方法。
删除数组元素需要扩展Array原型prototype.

Array.prototype.del=function(index){
        if(isNaN(index)||index>=this.length){
            return false;
        }
        for(var i=0,n=0;i
            if(this[i]!=this[index]){
                this[n++]=this[i];
            }
        }
        this.length-=1;
    };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74b5d01017og5.html

jquery iButton 插件 实现checkbox 全选功能

jquery iButton 插件 实现checkbox 全选功能

jquery的iButton插件可以修改复选框和单选框的显示样式,但是,想要批量操作好像没有头绪,用普通的修改方法修改后,查看属性是修改了,但是显示的样式却没有变

2014-08-28

jquery:

$("#Acheck").change(function(){
	var checkedStatus = this.checked;
	$("#parentB input[type='checkbox']").each(function(){
		if(checkedStatus){
			$(this).attr('checked','checked');
		}else{
			$(this).removeAttr('checked');
		}
		console.log($(this).trigger("change"));
	});
});

重点在于这行:console.log($(this).trigger(“change”));
设置完checked值后,执行一次change时间

媒体查询–@media

最近在研究前端知识,就页面自适应问题,在网上找到了该文章,介绍了css中 @media 的用法,感觉不错,果断拿来

Media Queries直译过来就是“媒体查询”,在我们平时的Web页面中head部分常看到这样的一段代码:

  <link href="css/rese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link href="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all" />
  <link href="css/print.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print" />

或者这样的形式:

  <style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import url("css/style.css");
  </style>

不知道大家留意没有,其中两种方式引入CSS样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media”,而这个“media”就是用来指定特定的媒体类型,在HTML4和CSS2中充许你使用“media”来指定特定的媒体类型,如屏幕(screen)和打印(print)的样式表,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说“TV”,“handheld”等,其中“all”表示的是支持所有媒体介质。有关于更多的Media类型,可以点击这里

上面简单说了一下HTML4和CSS2的“Media Queries”,而今天的主要是来学习CSS3中的”Media Queries”的更多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CSS3中的Media Queries增加了更多的媒体查询,同时你可以添加不同的媒体类型的表达式用来检查媒体是否符合某些条件,如果媒体符合相应的条件,那么就会调用对应的 样式表。换句简单的说,“在CSS3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媒体条件,并根据对应的条件,给相应符合条件的媒体调用相对应的样式表”。现在最常见的一个 例子,你可以同时给PC机的大屏幕和移动设备设置不同的样式表。这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他可以让你定制不同的分辨率和设备,并在不改变内容的情况下,让你制 作的web页面在不同的分辨率和设备下都能显示正常,并且不会因此而丢失样式。

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screen and (max-width: 600px)" href="small.css" />

上面的media语句表示的是:当页页宽度小于或等于600px,调用small.css样式表来渲染你的Web页面。首先来看media的语句中包含的内容:

1、screen: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一种媒体类型;

2、and:被称为关键词,与其相似的还有not,only,稍后会介绍;

3、(max-width:600px):这个就是媒体特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媒体条件。

前面这个简单的实例引出两个概念性的东西,一个就是媒体类型(Media Type)媒体特性(Media Query),首先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

一、媒体类型(Media Type)

媒体类型(Media Type)在css2中是一个常见的属性,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属性,可以通过媒体类型对不同的设备指定不同的样式,在css2中我们常碰到的就是 all(全部),screen(屏幕),print(页面打印或打邱预览模式),其实在媒体类型不止这三种,w3c总共列出了10种媒体类型

页面中引入媒体类型方法也有多种:

1、link方法引入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css/print.css" media="print" />

2、xml方式引入

  <?xml-stylesheet rel="stylesheet" media="screen" href="css/style.css" ?>

3、@import方式引入

@import引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样式文件中通过@import调用别一个样式文件;另一种方法是 在<head></head>中的<style>…</style>中引入,单这种使用方法在 ie6-7都不被支持 如

样式文件中调用另一个样式文件:

   @import url("css/reset.css") screen;
   @import url("css/print.css") print;

在<head></head>中的<style>…</style>中调用:

  <head>
    <style type="text/css">
	@import url("css/style.css") all;
    </style>
  </head>		

4、@media引入

这种引入方式和@import是一样的,也有两种方式:

样式文件中使用:

   @media screen{
     选择器{
	属性:属性值;
     }
   }

在<head>>/head>中的<style>…</style>中调用:

  <head>
    <style type="text/css">
	@media screen{
           选择器{
	     属性:属性值;
	   }
	}
    </style>
  </head>		

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在实际应用中我建议使用第一种和第四种,因为这两种方法是在项目制作中是常用的方法,对于他们的具体区别,我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大家可以去找度娘或G爸,他们能帮你解决。

二、媒体特性(Media Query)

前面有简单的提到,Media Query是CSS3 对Media Type的增强版,其实可以将Media Query看成Media Type(判断条件)+CSS(符合条件的样式规则),常用的特性w3c共列出来13种。具体的可以参阅:Media features。为了更能理解Media Query,我们在次回到前面的实例上: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screen and (max-width: 600px)" href="small.css" />

转换成css中的写法为: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600px) {
    选择器 {
      属性:属性值;
    }
  }

其实就是把small.css文件中的样式放在了@media srceen and (max-width;600px){…}的大括号之中。在语句上面的语句结构中,可以看出Media query和css的属性集合很相似,主要区别在:

1、Media query只接受单个的逻辑表达式作为其值,或者没有值;

2、css属性用于声明如何表现页页的信息;而Media Query是一个用于判断输出设备是否满足某种条件的表达式;

3、Media Query其中的大部分接受min/max前缀,用来表示其逻辑关系,表示应用于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等于某个值的情况

4、CSS属性要求必须有属性值,Media Query可以没有值,因为其表达式返回的只有真或假两种

常用的Media Query如下表所示:

兼容的浏览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Media Queries的具体使用方式

一、最大宽度Max Width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screen and (max-width:600px)" href="small.css" type="text/css" />

上面表示的是:当屏幕小于或等于600px时,将采用small.css样式来渲染Web页面。

二、最小宽度Min Width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900px)" href="big.css" type="text/css"  />

上面表示的是:当屏幕大于或等于900px时,将采用big.css样式来渲染Web页面。

三、多个Media Queries使用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600px) and (max-width:900px)" href="style.css" type="text/css" />

Media Query可以结合多个媒体查询,换句话说,一个Media Query可以包含0到多个表达式,表达式又可以包含0到多个关键字,以及一种Media Type。正如上面的其表示的是当屏幕在600px-900px之间时采用style.css样式来渲染web页面。

四、设备屏幕的输出宽度Device Width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80px)" href="iphone.css" type="text/css" />

上面的代码指的是iphone.css样式适用于最大设备宽度为480px,比如说iPhone上的显示,这里的max-device-width所指的是设备的实际分辨率,也就是指可视面积分辨率

五、iPhone4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2)" type="text/css" href="iphone4.css" />

上面的样式是专门针对iPhone4的移动设备写的。

六、iPad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and (orientation:portrait)" href="portrait.css" type="text/css" />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all and (orientation:landscape)" href="landscape.css"  type="text/css" />

在大数情况下,移动设备iPad上的Safari和在iPhone上的是相同的,只是他们不同之处是iPad声明了不同的方向,比如说上面的例子, 在纵向(portrait)时采用portrait.css来渲染页面;在横向(landscape)时采用landscape.css来渲染页面。

七、android

  /*240px的宽度*/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only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240px)" href="android240.css" type="text/css" />
  /*360px的宽度*/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only screen and (min-device-width:241px) and (max-device-width:360px)" href="android360.css" type="text/css" />
  /*480px的宽度*/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only screen and (min-device-width:361px) and (max-device-width:480px)" href="android480.css" type="text/css" />

我们可以使用media query为android手机在不同分辨率提供特定样式,这样就可以解决屏幕分辨率的不同给android手机的页面重构问题。

八、not关键字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not print and (max-width: 1200px)" href="print.css" type="text/css" />

not关键字是用来排除某种制定的媒体类型,换句话来说就是用于排除符合表达式的设备。

九、only关键字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only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240px)" href="android240.css" type="text/css" />

only用来定某种特定的媒体类型,可以用来排除不支持媒体查询的浏览器。其实only很多时候是用来对那些不支持Media Query但却支持Media Type的设备隐藏样式表的。其主要有:支持媒体特性(Media Queries)的设备,正常调用样式,此时就当only不存在;对于不支持媒体特性(Media Queries)但又支持媒体类型(Media Type)的设备,这样就会不读了样式,因为其先读only而不是screen;另外不支持Media Qqueries的浏览器,不论是否支持only,样式都不会被采用。

十、其他

在Media Query中如果没有明确指定Media Type,那么其默认为all,如:

  <link rel="stylesheet" media="(min-width: 701px) and (max-width: 900px)" href="medium.css" type="text/css" />

另外还有使用逗号(,)被用来表示并列或者表示或,如下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style.css" media="handheld and (max-width:480px), screen and (min-width:960px)" />

上面代码中style.css样式被用在宽度小于或等于480px的手持设备上,或者被用于屏幕宽度大于或等于960px的设备上。

文章来源:http://www.w3cplus.com/content/css3-media-queries